對抗場域抑或協商空間:誰殖了誰?

策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跨領域、跨文化、跨國族等等標示的重要性,就是在於各個區域中許多問題的積累與釐清、認知與解決都隨著十九世紀末以及整個二十世紀的「全球化」進程,時至今日很難以封閉性的單一區域來進行思考和想像,也因此,跨領域、跨文化、跨國族比較是「思辯式」的(speculative)批判而不是形上學式的批判。後殖民研究,無論是描述出後殖民現象或是建構出後殖民論述,對於促成與推進我們關於今天全球化發展出的相關批判與論述,有其不可忽略的貢獻,例如後殖民研究在現象的細緻界定,以及打開多元文化場域的貢獻,但同時間也因為全球化中不斷產生的新機構化與新宰制關係,其中真正關係的運作越來越不直接在現象表面上呈現,而且無論是資本市場或是治理機構,都競相推進多樣性的展示、並藉由標示各種弱勢而得以刺激資源流動與施行道德教養。所以,我們發現似乎在今天真實的政治、經濟、文化處境中,後殖民研究很難提出「對質點」的所在,或說論述上越來越難在描述與分析後得以指出任何實踐與試驗的方向。

明顯地,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解殖」與「脫殖」都不再單純爬梳多元文化主義的各種現象與殖民歷史的政治文化關係,當更多的論述集中到城市與經濟模式的運作時,我們將更加期待對這些新「支配」關係與「依存」關係如何組成新的「殖民框架」(潛殖)進行提問,此外,這些與生命政治息息相關卻又超過慣常討論生命政治之參照的新社會關係,諸如網路社群、派遣工、非人、生態政治等等,使得我們必須重新捕捉這些社會性關係如何在全球化與網路時代中,生成出新的生產關係、支配、與剝削。基於上述的整理,我們嘗試組織一個論壇,這個論壇並非專事學術資本的積累,而側重如何在彼此不同的研究主題、工作特質與實踐方法間編織出可能的論述平台,一種類似共同書寫的論述平台,也是一種協商實踐的模擬。

我們的挑戰在於以一天的短暫議程及一天的協同教學,在幾個方向上促成交叉密度較高的對話,這幾個方向將匯聚在「對抗場域抑或協商空間?」,這樣的問題當然不用再重返覆述「第三空間」、「翻譯空間」和「混雜性」等等曾經具啟發性的觀念,而是基於這些觀念重新就新的社會關係、科技溝通介面與全球生態政治來檢視我們的經驗,並藉此討論現況以及相關實踐方法。主要架構以兩場演講、三場工作坊、一個圓桌會議與空間計畫參訪來組成:

106年10月31日(一) 研討會

地點| 高師大藝術學院5317教室

  • 09:00-09:20
    • 與會者報到
  • 09:20-09:30
    • 開場致詞
    • 吳瑪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專題演講
  • 09:30-10:30
    • History of East Asi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sual/design culture
    • Dr Yuko Kikuchi(Reader/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national Art, Identity and Nation (TrAIN) and CCW Graduate Schoo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 10:30-11:30
    •  “友境的交陪”策展思考
    • 龔卓軍(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副教授兼所長)
  • 11:30-12:00
    • 提問及討論
    • 黃建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 12:00-13:00
    • 午餐時間
參與性藝術工作坊
  • 13:00-13:45
    • 和社群協作的學習:開放形式的共存準則
    • 張慧婷 Stephanie Cheung (香港MaD(Make a Difference)創不同協作的總策劃人,倫敦大學博士生)
  • 13:45-14:15
    • 在異地社區進行創作的思考和經驗:casting light作為一種聆聽的手法
    • 伍韶勁 Kingsley Ng (藝術家,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助理教授)
  • 14:15-14:45
    • 與後殖民‘鬼魂’的協商:殖民主義之後的當代藝術(Negotiating with Post-colonial ‘Ghosts’: Contemporary Art after Colonialism’)
    • Hiroki Yamamoto (藝術家,倫敦大學藝術創作博士生)
  • 14:45-15:15
    • 下午茶會交流
  •  15:20-17:00
    • 圓桌會議
    • 吳瑪悧副教授兼所長、盧明德教授、黃建宏副教授、黃孫權助理教授、蔡佩桂助理教授以及與會者

 

20161026

Post Author: yongci